English

在广阔的科学文化背景中生长出来

——反思《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成书因由
2000-02-17 来源:光明日报 范春萍 我有话说

作一个不甚恰切的比喻:有些书是嫁接出来的,有些书是克隆出来的,有些书是拼装出来的,有些书是创造出来的,有些书是生长出来的……如此比喻并无褒贬之意,不同的书功能和读者对象不同。

反思《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成书因由,深感它孕育过程的漫长和它所依托的科学文化背景的雄厚。如果将它自选题提出之后的可见成长过程看成冰山的尖顶,那么冰山水下的部分则包含着科学、科学哲学及科学教育的整个历史过程;如果将它现今的学术形象和社会形象比作一株大树,我甚至可以真切地看到它伸展在科学文化及社会发展大背景中不断为其输送营养的根根脉脉。

这本书能有今日的内外状态,包括书本身及其社会响应,所关涉到的人太多了。但有两个人更为关键。那就是董光璧和李喜先老师。关于这本书,我曾经有这样的感慨:“中国科学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确实积聚了强大的科学潜力,不但有那么多厚积薄发的科学家,而且有高屋建瓴、立意高远的科学哲学家,有既受过严格科研工作锤炼,又有强大的工作韧性和凝聚力的组织者。若没有他们,再好的出版创意也是枉然。”此之所言“科学哲学家”和“组织者”指的就是董光璧和李喜先。特别是李喜先老师,这部内容艰深、庞杂、涉及作者众多的书的组稿压力绝大多数压在他的肩上,一些工作环节的成功不光仰仗他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韧性,而且还仰仗他的修养和品格。关于该书选题的提出,在编后记中我曾写过:“这部书的最初创意,始自我的恩师之一的赵树智为我的另一套丛书写的一本小册子——《现代数学巨人——希尔伯特》中所引用的希尔伯特的学生外尔的一句话:“希尔伯特这个吹笛人所吹出的甜蜜的芦笛声;诱惑着无数老鼠跟着他投入了数学的深河。”是外尔这句饱含感念、哲理、文化、沧桑和幽默的诗一般的语言的火花,点燃了我心中早在20年前就已为尊敬的徐迟先生的不朽名篇《歌德巴赫猜想》所铺就的干柴……在1900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所提出的著名的23个数学难题指引了数学一个世纪的研究方向。如今,2000年将近,适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真诚地希望有一部书能成为诱惑新一代老鼠投身科学之河的又一只‘芦笛’。”作为该书主要精神源泉的还有一段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中的著名论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回顾这部书的成书历程,反思因由,我只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它是生长出来的,在广阔的科学文化背景中生长出来。(本书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本文作者为该书责任编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